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是当代中国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重要奠基人,是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被誉为中国的"幼教之父"及中国的福禄培尔。他早年留学美国,获文学学士和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夏回国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任教授、教育科主任、教务主任等职。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第一个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以及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和特殊儿童辅导院。其在1925年出版的《家庭教育》一书对我国家庭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有着卓越的历史贡献。
陈鹤琴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以及所提出的幼儿教育理论对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他提出了以下教育理论。
(一)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他批评当时的幼儿园不是抄袭日本就是模仿欧美,生搬外国的教材、教法,全然不顾中国国情。他坚决主张“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的条件”。同时,他积极地推进为中国平民服务的、培养民族的新生一代的幼儿教育,大声疾呼“幼稚园不是专为贵妇们设立的,还要普及工农幼稚园”,指出这是中国求进步,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状况,发展进步合理的社会之需要。
(二)“活教育”理论
针对旧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学校脱离社会,教学脱离儿童实际的弊端,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理论,提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口号。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主要有三大部分: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
1.“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一个人,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现代化中国人。他在活教育的目的论从一般到具体三个不同的层次论述了教育的目的、意义价值以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一层次是“做人”,做人是指做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人,是最起码的。第二层次“做中国人”,陈鹤琴先生说:“今天是我们生在中国,是一个中国人,做一个中国人与别的国家的人不同。”强调了做人的民族性特征。活教育第三个层次目标强调了它的时代精神,“现代中国人”一是要有健全身体,二是要有建设的能力,三是要有创造能力。
2.“活教育”的课程论
陈鹤琴先生认为,“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之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他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
3.“活教育”的方法论
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强调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在他看来,活教育的教学应着重于室外的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作研究对象,以书籍作辅佐参考。陈鹤琴主张在“做”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他认为“鼓励”是教师的一个法宝,要经常使用这一方法。他实际上就是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三)五指活动课程的建构
1.课程的中心
陈鹤琴先生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根据儿童的环境——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作幼稚园课程系统的中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
2.课程结构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连成一片的,如果按照学科分类的形式来组织课程,“是不合教学原理的”。活教育打破了习惯按学科安排课程体系,为此,陈鹤琴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指活动”理论。他认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文学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这五个是相互联系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包括在这五指活动之中。但是这五个方面是有主次之分的。陈鹤琴认为,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强国需先强种,强种先要强身,强身先要重视年幼儿童的身体健康。身体强健的儿童,性格活泼,反应敏捷,做事容易。为了儿童的现在和将来,幼稚园的教育应注意儿童的健康。为了培养儿童健壮的身体,幼稚园应十分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3.“五指课程”的实施
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行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的“整个教学法”;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四)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家庭对幼儿的影响,积极主张幼儿园与家庭合作起来教育幼儿。他说:“儿童的教育是整个的、是继续的”,只有两方配合,才会有大的效果。
扫码回复
资料领取领取备考礼包
更多:优惠福利优质课程服务
-
4525人浏览丨12-20
-
884人浏览丨12-20
-
825人浏览丨12-20